安科瑞徐赟杰正规股票配资网站
国家发改委、工信部、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《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从任务、标准、保障等方面,为零碳园区建设划定 “路线图”。
一、零碳园区:是什么?为何建?
1. 定义
零碳园区指通过规划、设计、技术、管理等手段,将园区生产生活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 “近零” 水平,且具备进一步实现 “净零” 条件的园区。
2. 建设背景
当前我国进入碳达峰与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关键期,双碳工作虽有成效,但面临新能源消纳压力大、高耗能行业深度降碳难、低碳技术推广受限等挑战,需通过政策、技术、模式创新破局。
二、8 项任务:推进园区零碳转型
展开剩余89%《通知》明确 8 方面核心任务,聚焦 “降碳、节能、提效”:
用能结构转型:发展绿电直连、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电网,推动供热系统清洁低碳;
节能降碳升级:建全用能与碳排放管理制度,推进节能改造,鼓励建能效工厂、零碳工厂;
产业结构优化:布局低耗、低污、高附加值产业,探索 “以绿制绿”,支持高载能产业有序集聚;
资源集约利用:提高资源利用率,健全废弃物循环网络,强化资源化利用;
基础设施升级:改造电力、热力、氢能等基础设施,完善绿色建筑与绿色交通;
技术创新应用:推动低碳零碳技术研发与产业融合,打造示范应用场景;
能碳管理提能:建园区能碳管理平台,强化负荷监控、预测与调配;
改革创新支持:鼓励政府、企业、电网等主体参与,探索零碳建设新模式。
三、建设门槛与零碳标准:明确核心指标
1. 四大建设条件
主体:省级及以上开发区,可拓展至近年新建省级新兴产业 / 高新技术园区;
范围:园区整体或有明确边界的 “园中园”;
基础:具备能耗、碳排放统计、核算、计量、监测能力;
安全:3 年内无重大安全、环境事故及不良社会影响。
2. 零碳评判标准
核心指标:创新提出 “单位能耗碳排放”(每消费 1 吨标准煤排放的二氧化碳量),引导园区在保障用能的同时实现 “近零” 排放;
引导性指标:涵盖清洁能源消费占比、企业产品单位能耗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、余热余冷余压综合利用率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5 项,多维度约束。
四、三重保障 + 部门分工:确保落地见效
1. 三大支持举措
资金保障:统筹现有资金,鼓励地方配套;政策性银行提供中长期信贷;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发债;
服务保障:引入人才、技术与专业机构,服务企业节能降碳、碳核算、碳足迹认证;
要素保障:创新节能审查与碳排放评价模式,强化用地用海保障。
2. 部门分工推进
发改委:统筹安排,确定首批零碳园区名单,给予试点、项目、资金支持;
工信部:指导园区低碳化改造,推动具备条件的园区建零碳园区;
能源局:指导绿色能源供给体系建设,推动园区供用能模式变革。
五、建设意义:助力双碳与企业竞争力
推动能源转型:通过绿电供应、需求侧管理等,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,为新能源消纳提供新实践;
适应绿色贸易:零碳园区的溯源能源系统与全流程碳足迹管理,可降低企业产品碳足迹,增强 “绿色竞争力”,适配国际贸易碳规则;
促进区域协调:引导产业绿色集聚,助力区域绿色转型。
六、安科瑞解决方案
1.零碳园区总体架构
2.能源管理系统
能耗监测系统严格按照导则要求开发,符合导则要求的各项技术要求,通过能源计量体系的建设,实现如下效果:
①满足政府对大型公建、用能单位能耗监管的要求、验收的要求;
②通过系统发现低效运行的中央空调、空压机等高耗能设备,为节能改造提供数据依据;
③通过系统发现能源管网存在的不易发现的跑冒滴漏情况,减少能源浪费,节能降碳;
四、平台功能
1.微电网管理功能
削峰填谷:配合储能设备、低充高放优化用能成本 有序充电:根据变压器容量、电价进行引导,利用技术进行协调充电功率,降低运营成本 防逆流:针对自发自用的新能源系统,防止系统电力反送上网,避免考核、罚款 需量控制:能量储存、充放电功率跟踪,防止增加基础电费 需求响应:基于激励、电价需求响应,以经济利益驱动用户参与。 柔性扩容:短期用电功率大于变压器容量时,储能快速放电,满足负载用能要求2.虚拟电厂资源聚合、优化调控
通过聚合微电网内光伏、储能、充电桩及空调柔性负荷,构建:资源总览、资源管理、资源聚合、协同控制、响应评估等功能,提供资源聚合、市场交易,友好协同互动业务支撑。
3.电力监控及电能管理
通过在供配电的关键场所、关键设备上安装监测、计量、控制、保护等各类智能传感器,搭建涵盖35kV到0.4kV的完整电力测量、计量、控制体系,结合视频监视手段,实现对企事业单位内部电能的24h不间断监视。即时发现供配电中的隐患,减少事故发生次数。即时定位故障点,缩短故障恢复时间。
4.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
电能质量分析支持 A 类装置监测,实时获取稳态(三相不平衡度、电压频率偏差等)、暂态(电压暂升 / 暂降 / 中断)、瞬态数据及谐波频谱,可记录 SOE 事件、做高精度波形分析,通过 ITIC/SEMI F47 曲线标注暂态区间,结合国标生成诊断报告判定指标合格性;治理方面,以 SVG 缓解电压波动闪变、APF 治理负荷侧谐波、功率因数控制器自动投切电容,同时监测治理装置运行状态,故障时及时报警。
5.电气安全
电气接点测温需在电缆接头等连接点安装测温装置,实时感知温度,超限时及时发送报警信息;此外,电动车充电等场所的末端回路应装电气防火限流式保护器,线路短路时可在 150μs 内快速限流,避免电气火灾;照明及插座安全监测可治理 3N 次谐波与三相不平衡引发的中性线过流,支持自主设定过电流反馈值,同时具备电能质量数据上传、中性线过流自动断路及平台数据监测功能。
6.智能照明
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实现照明设备运行控制的智能化,有效提高照明系统科学管理水平,节省运营成本。通过定时开关和可调光技术,可以有效地避免无效照明,从而准确的利用好每一份照明电能,是实现绿色照明,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。
7.空调控制
中央空调系统由冷热源系统与空气调节系统(末端风系统)组成,相同客观环境下,末端设备启停数量及风温、风速设定决定系统整体电耗;负荷调峰可通过中央空调 AI 调优实现,即结合 AI 算法实时预测冷 / 热负荷,调整主机、水泵、冷却塔风机的运行参数,搭配刚性与柔性调控策略,提升系统效率、降低电负荷,避免超需量。
发布于:江苏省红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